今年5月15日至21日是第25个全国节约用水宣传周,围绕“坚持节约用水,建设海绵城市”主题,记者跟随临沂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工作人员,探访了部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地感受如“海绵”般舒畅“呼吸”的城市环境——
百花争艳、虫鸣蝶舞,一泓泓碧水倒映着蓝天,一座座塑像诉说着故事……置身临沂雕塑公园,景色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公园占地800余亩,绿化面积高达95%,维持运转需要大量用水,这样一个“用水大户”却是名副其实的“节水大户”,奥秘就藏在顺应自然、依势而建的众多景观中。
在临沂雕塑公园主任杨翰祥眼里,整个公园像是一个“微缩版”的海绵城市。建设之初,临沂雕塑公园就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通过建设4处景观蓄水池、4处下沉式广场、若干由强力透水砖铺成的林下广场、沿参观道边沿铺设5.2公里长的雨水收集和回用管道、在池内安装雨水提升灌溉系统等,对雨水进行集蓄利用,让90%以上的雨水“留”了下来。目前收集来的雨水代替了原先使用的自来水,用于路面保洁和绿化灌溉,每年可节约用水20余万立方米。
我市最大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东风东关片区,今年初调整了思路,将“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融入片区建设提升的方方面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雨水可渗入的草地、水沟被硬化成道路,雨水只能通过地下管道排出,雨情加大时,一些地势较低的地方就会出现积水。东风东关片区规划建设了不少沿街商铺,道路纵横交错,地势有高有低,确保排水的可持续性、避免逢雨“看海”的尴尬,成为建设人员必须解决的一件大事。
C区道路与商铺间的区域,几名工人正熟练地在混凝土层上打孔。“你们看,这些圆孔像不像海绵体上的孔洞?它们能让路面的渗水率达到20%左右。”临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杨远超指着脚下的透水孔说,为了有效降低地势低洼地区的内涝风险,让雨水直接渗入地下,起到涵养水源的效果,需要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商铺周边做文章。考虑到人流量、车流量比较大、工期比较紧张等客观因素,直接铺设强度差的渗水砖,或浇筑施工周期长、维护成本高的渗水混凝土,都显得不切实际。
开了几次碰头会,杨远超和他的同事们集思广益,想出了“海绵道路”这个点子。沿街商铺周边的路面分三层铺设,最下层为渗水层,由30厘米厚的石子组成;中间为持力层,浇筑15厘米厚的混凝土,并钻出规整的透水孔,与渗水层相通;最上层按“人字形”竖铺渗水砖。这样的道路既能有效截滞、渗透雨水,又具备足够强度,为车辆和行人提供安全放心的出行环境。
除了在5条主干道、15条次干道与沿街商铺间的区域建设“海绵道路”外,东风东关片区项目方还从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PP蓄水模块、屋顶雨水收集、车库顶板渗排系统、雨水回用系统、智能化滴灌等方面入手,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工程建设。目前,该片区A区、B区、C区雨水调蓄设施效果初显。“‘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标完成后,能够保证75%降雨不外排,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目标。”东风东关片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5年开始,我市正式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今年2月,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还被写进了2016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高标准编制“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前不久,我市顺利入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省级示范市。
虽然“海绵城市”离临沂市民越来越近,但大规模推开完成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实现“海绵城市”改造的省定目标仍面临挑战,其中一大难题就是“资金缺口”。据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每平方公里投入高达1亿元至1.5亿元。
市人大代表杜广武表示,临沂自身的实际情况迫切要求尽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他建议,首先要由政府层面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修订完善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此外,还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设计相对完善的利益补偿与回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为临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添油助力。(《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