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建设不少于3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建筑,建造标准达到国内同类建筑领先水平,争取建成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典范,形成展示建筑绿色发展成效的窗口和交流平台。这是北京市日前下发的《北京市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行动计划》中明确的。发展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北京正在积极行动。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先后强制实施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节能率达到90%以上。北京市作为首善之区,急需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促进建筑品质的提升。
为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促进节能减排,北京市提出加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增强自主保障能力。鼓励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开展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研究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开放和共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保障能力,降低建设成本,形成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
加快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的落地,发挥示范项目的辐射作用。2016年~2018年,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中建设不少于20万平方米示范项目,重点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等示范项目;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项目中建设不少于10万平方米示范项目。制定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编制超低能耗建筑相关设计、施工、验收及评价标准,超低能耗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标准图集,形成完善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施工标准体系。2018年前完成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农宅的设计导则或标准,完成相关材料应用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
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冯可梁介绍说,目前北京已经开始建设的超低能耗建筑接近5万平方米,主要是保障性住房等。另外,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行政办公区等一些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筹划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将来本市会形成超低能耗建筑的系列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培育超低能耗建筑的产业链,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据北京市住建委负责人介绍,未来五年,在建筑规模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到2020年民用建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100万吨标准煤以内,2020年新建城镇居住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比“十二五”末城镇居住建筑单位面积平均能耗下降25%,建筑能效达到国际同等气候条件地区先进水平,同时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工程、北京新机场、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环球影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成节能绿色建筑的典范。
北京城市副中心市级行政办公区全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水平,其中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到70%,反映出这些建筑在节地、节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化”。
北京市还将提升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在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中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示范区、重点产业功能区内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在社会资金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鼓励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2020年底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比例达到25%以上,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上应用比例达到40%。